“一体化”是机遇更是挑战
“珠三角9城市的车主只要购买一市的年票,即可免费通行其他城市年票范围内的所有收费站”、“手持一个城市的银行卡、电话卡、医保卡,就可以实现在珠三角9市之间的免费漫游,并且享受同等服务”……这些我们以往看起来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在已经召开的省“两会”和正在举行的江门“两会”上成为热门议题,委员代表们纷纷针对“珠三角一体化”献计献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未来都市生活圈的美好蓝图。
“珠三角一体化”的提法由来已久,有关城市多年来也在做着孜孜不倦的尝试与努力,然而受行政区划界限、地方贸易壁垒以及产业同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一体化”进程不尽如人意。随着今年1月8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正式颁布,人们再次看到了珠三角实现新跨越的曙光,《纲要》明确了“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措施,同时也为江门追赶先进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开辟崭新的途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然而,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从珠三角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纲要》中明确地把江门等9个城市列入规划范围,但谁都不愿意成为9个城市中的短板,拖了“一体化”的后腿。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不被挤出“一体化”行列,必须快速寻求突破口。为此,省“两会”期间,市委书记陈继兴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明确方案:江门纳入珠三角一体化,交通一体化是突破口;市长王南健出席记者招待会时也表示,江门要跟珠三角其他8个市的交通网络实现无障碍对接,加快融入珠西城市1小时经济圈,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切入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只是珠三角一体化的一个方面,宏观意义上的“一体化”还应包括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等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实现如前文所说,就读、就医、就业在珠三角地区互通,需要提升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的公共财政保障层次,然而,江门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因素,存在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公共财政结构调整有待加强等问题,三区四市之间的互联互通、一体化均衡发展尚还存在困难,因此,江门要真正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圈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