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14000名太平洋铁路华工同根

笑忘书17年前涂鸦作品1410

      我来自广东省江门市,是江门日报社的记者。其实我本身并不是江门人,来江门之前,我甚至像很多之前没有听说过江门这个名字的人一样,对于广东,我的印象中只有广州、深圳、佛山等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可自从在江门落地生根开始,我对这个历经坎坷、饱经沧桑的侨乡充满了归属感与自豪感。

      江门五邑(指江门地区下辖的五个县区),号称“中国第一侨乡”,其华侨众多,分布极广。自唐、宋开始,五邑已有人向外移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多达400万,素有“国内一个江门,海外一个江门”之称。

      提起江门或许很多人感到陌生,但江门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历史上哺育不少著名人物大家应该不可谓不知,其中有明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陈白沙,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首位飞行师冯如,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等……远的不说,近现代有将大仲马、狄更斯、雨果、薄伽丘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的翻译家伍光建,中国电影事业的先驱黎民伟,融中西艺术理念于一炉的画家任伯年,蜚声海内外的舞蹈家戴爱莲和粤剧艺术家红线女,诗人梁宗岱,小说家梁凤仪,还有影视明星胡蝶、刘德华、梁朝伟、容祖儿,体坛名将容志行、关渭贞、陈小敏等等。还有众多与中国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豪爵”摩托车、“金羚”洗衣机等中国名牌,“维达”纸巾、嘉士利饼干等中国驰名商标……无一不是侨乡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此次恰逢新浪网、齐鲁电视台联合发起探寻美国铁路华工历史之旅,这里面又有许多不得不说的与侨乡人民和历史密不可分的故事。我仅希望以手中之笔作为那段辛酸历史的忠实记录者与转述者,希望更多国人了解侨乡人民在那段屈辱的历史中为世界民族、文化融合进程所作的默默无闻的贡献和牺牲。

      从鸦片战争后涌现的海外移民潮到1869年5月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正式接轨通车以前,五邑籍华工在北美等地是受欢迎的,因为金矿的开采和铁路的建设都急需大量的劳动力。江门五邑籍华工们被当地的白人认为是肯吃苦、有牺牲精神、遵守法纪、勤劳温和的最好移民,赞誉之词经常见于当地报刊和议员们的演说、文章之中。因此同治七年(1868)中美之间签署了《蒲安臣条约》,大力鼓励华侨移民美国。

      美国东部到西部加利福尼亚州之间,距离2800英里,被崇山峻岭、浩瀚沙漠、莽莽草原所阻隔。随着开发美西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国国会于1862年通过法案,鼓励私营企业投资,兴建美中到加州的铁路。东、西部铁路分别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包兴建。当时由于美西劳动力短缺,历时3年西段铁路施工还没有明显的进展,铁路公司不得不试用华工。不久,原来活跃在矿场的淘金客又成为筑路大军。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成为第一个大规模雇用华工的企业。从1865年到1869年四年间,约有14000多名华工参加筑路工程(主要来自广东台山和新会地区的贫穷农村)。《美洲华侨史话》记:“在修筑100英里的塞拉山脉地段的铁路时,华工的死亡率高达10%以上”。

      1869年5月10日,联合太平洋铁路与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鲁蒙托里角接轨,正式宣告了被誉为世界铁路史上一大奇迹的横贯美国东西的大动脉建成。这条铁路原计划建筑14年,但由于勤劳坚毅的华工积极参与,仅用了7年时间,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7年。在沙加缅度举行的庆祝大会上,虽然华工代表没被邀请参加,但一位名叫E·D·克罗克的法官仍为华工说了公道话。他说:“我要提醒诸位,这条铁路之所以能早日建成,大部分应归功于那些贫苦而被人蔑视的中国工人。他们忠诚勤奋,表现卓著。”在太平洋铁路建成117年的1985年5月,当任台山县委书记黄抗健访问美国西雅图,西雅图市长大加赞扬台山籍华工为建筑铁路所作出的伟大贡献。黄抗健代表家乡向修筑太平洋铁路的台山先侨敬献了花圈。

      也许今天很多美国人、加拿大人甚至中国人都看不起这批早期像“卖猪仔”一样被贩卖到欧美的五邑籍华工,在欧美人心目中他们是廉价劳动力,是欧美经济腾飞的垫脚石;在国人心中,他们是背井离乡的投机者,一心向往西方去淘金,并未对中国近现代进程做什么切实的贡献。但在我的心目中,华工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叶落归根的思乡情节与梁启超、冯如等人给我的心灵震撼一样,让我对这个原本陌生的城市增添了更多敬佩与自豪。

相关文章

爱心不容浪费与践踏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强烈地震,2万多个鲜活的生命成了遇难者名单上无情叠加的数字。逝者已矣,然而还有1.4万余人深埋废墟生死不明,16...

【影评】我给“陈真”加点分

【影评】我给“陈真”加点分

  选在日本非法抓扣中国渔船船长事件悬而未决的时候去看《精武风云》,纯属偶然。不过随着影片高潮的到来,日本Boss被中国英雄放倒时,影院里自发地响起掌声,可以听懂,不少像我一样的观众,心中压抑已久的某...

文明的倡导永无止境

  细心的市民也许有所留意,最近的报纸电视中,多了不少关于创文的报道,还有不少制作精美的创文公益广告。有知情者或许会说:“那是因为中央文明委这个月要到我市进行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测评一结束,或者...

 牢记历史 自强不息!

牢记历史 自强不息!

——从纪录片《南京》想到“哈日”与“反日”       2007年7月7日,我收到不少朋友转发的祝福短信,大概意思是这一天年月日的末位数字都相同,实属罕见,值得...

不以年龄论“英雄”

  年关岁末,广东省面向全国公开选拔的100名优秀年轻厅处级干部最终人选,从60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按规定程序办理任职手续后,分赴新的岗位履职,我市也有幸迎来一位37岁副市长。“这位副市长还真年...

未成年人都应经历高考洗礼

        又到一年高考时,每提及这两个字我总是心存敬畏。想到全国千万考生为了这三天不知经过多少个起早贪黑的日日夜夜,又有多少老师呕心沥血、辛勤培育,还有守...